过了春节,华人传统意义上新的一年就开始了,不少人开始考虑买房。如果这是您在加拿大第一次有了置业的打算,不妨在日历上做个标记,因为这也许就是您走进小康生活的起点。我们无需给小康生活下个定义,因为每个人给出的标准都不同,但是对于大多数来加几年的新移民,能有属于自己的蜗居,该是心中的一个梦想。
工作中经常遇到第一次买房的客户,会被问到各种各样的问题。比如,应该买那里的房子好?应该什么时候买房?应该买什么类型的房子?这些是比较常见的,还有具体一点的,比如,哪里的房产升值快?哪里校区排名高以及社区族裔分布等等。说实话,每个客户的要求不尽相同,答案当然也不会是唯一的。不论从地点入手,还是从房型考虑,有经验的经纪都能提供其真知灼见。您还可以从网络或报纸上看到很多介绍各个热点小区的分析文章,尤其是近几年来地产市场的兴旺,有关房屋的信息也是呈爆炸式增长,有点儿给人不知所措的感觉。
其实抛开一些具体的问题,小康生活的心态最重要。笔者曾经碰到一个活生生的例子,杰森是个二十五,六岁的白人小伙,高高的个子,身体很结实,在北面的汽车配件厂做一个普通的设备保全工。杰森工资有4万的样子,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,租住了几年公寓后,渐渐攒下点钱。考虑到房市连年上涨,杰森决定自己买个公寓。第一房价不能超过20万,超过这个数我付不起。第二我希望有个大一点的阳台,能和朋友一起BBQ。他的要求很明确,没多久就买下一处耄耋老太的两室公寓,有趣儿的是这桩交易恐怕创下一个买方与卖方年龄相差的最大记录,因为那老太太差一岁就一百岁了。我问杰森,你一个人又这么年轻,为什么要买房子?杰森的回答并不让人意外, “贷款买房是在加拿大最合算的事了,你出20%首付款,银行为你出80%,相当于你出一份钱,银行出四份,而且房屋贷款利率几乎是所有借贷利率中最低的了。”那你一个人工作,万一工作丢了怎么办?我又问。杰森显得信心满满,“我已经工作了几年,我的经验可以让我很快找到新工作的。”听他这么一说,还真有点此处不养爷,自有养爷处的自信。
如果给杰森买房的事做个总结,首先是自信,再加上量力而行。自信应该是走进小康生活的基石。新移民抵加之初,各种困难很容易让人磨平棱角,自信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消退。没有自信,很多时候瞻前顾后,难以决断,最终错过机会。相反积极进取,放松身心才是小康生活的态度,而安居乐业则是这种态度转化出的结果。